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Found, in the local Costco

Asian flavors found at our local Costco recently, shortly before the 2010 holidays.

EGG FREE DAIRY FREE APPLESAUCE CAKE

2007年9月,小餅莫名奇妙的又開始拉肚子,嚴重的程度不輸2005年的多事之秋
醫師決定再抽血驗一次過敏原,結果顯示小餅不但對乳製品過敏,還對大豆、蛋都過敏。這個結果讓我們很驚訝,因為狂愛吃蛋的小餅小朋友從未在吃蛋後有任何過敏反應,不過為了謹慎起見,我立刻開始研究各類無蛋無乳製品的菜色食譜,也試作了幾樣點心(烘焙實在不是我的強項),打算要是小餅反應好,我就要下單去買無蛋烘焙的食譜書了。

還好,10月份插隊成功去看了這附近超級有名又搶手的小兒過敏科醫師,在三個多小時的皮膚測試後證實,小餅其實沒有食物過敏(或者已經outgrow了),也因為測試結果顯示對海鮮、對堅果都沒有過敏反應,因此還獲准提早解除忌口禁令,不用等三歲就可以吃蝦貝類帶殼海鮮和各類含堅果的食物。

沒有過敏實在是值得慶幸的好事,但那段短暫的無蛋烘焙經驗還是讓我們小有收穫,以下的這款無蛋無奶蘋果醬蛋糕非常可口又簡單,即使只是沒事作來當點心吃都很好。

Applesauce Cake
from P. 168, The Parent's Guide to Food Allergies by Marianne S. Barber

2 cups flour 1 cup sugar
1/2 tsp salt 1/2 cup allowed margarine
1 tsp cinnamon 2 tsp baking soda
1/2 tsp ginger 1 1/4 cup applesauce
1/2 nutmeg

1. preheat oven to 350F
2. Whisk together flour, salt and spices in a large bowl
3. cream together the margarine and sugar and beat with an electric mixer on medium speed for 3 minutes until soft and blended
4. combine the baking soda and applessauce. Fold into the margarine-and-sugar mixture. Gradually stir in the dry ingredients until smooth.
5. Pour batter into a greased and floured 9"x11" pan and bake for 45 minutes or until a toothpick inserted in the center comes out clean.


成品的照片?來不及照啦,小餅和大餅搶著吃都來不及了......

1/25/08 補充後記:
1. 第一次做的時候家裡香辛料並不齊全,翻來找去只有肉桂粉和一小罐小餅乾爹上次來大展身手後留下的Pumpkin Pie Spices,細瞧一下成份:cinnamon, cloves, ginger, nutmeg,咦?好像差不太多嘛,於是就自作聰明的舀了2小匙的Pumpkin Pie Spices算數。
2. 這兩天在看從圖書館搶「鮮」借來的新書The Art of Simple Food,裡面詳細的解釋了為什麼要先打發在室溫放軟的(仿)奶油,接著再把糖打進去,直到soft and fluffy,顏色變淡為止。在南加上了一學期F2烘焙課的小嬸來過聖誕節時曾經強調這個步驟的重要,但卻沒有把「所以然」講得很清楚,不過在她的努力下,按部就班來的蛋糕口感真的是滑潤可口,比我用Vita-Mix的dry container亂攪一通的成果好太多了。
3. 這款蛋糕做了好幾次,其中用號稱可以攪拌麵糰的Vita-Mix dry container玩過兩次,結果普普通通,第一次還讓馬達發出很辛苦的聲響外加淡淡的臭焦味。我們的結論是,以後攪麵團和/或麵糊的工作還是留給新成員KA stand mixer或是hand mixer就好,Vita-Mix的dry container負責磨全榖榖粉和堅果粉就可以了。

皮開肉綻的叉燒 (更新版)



這叉燒看起來好得很啊 -- 至少我自己是這麼想的--皮開肉綻的是我的右手臂,被華氏400度高溫的烤箱狠狠炙了一下。剛好受傷後隔了幾天和家醫有約,她看到我右手臂上一小片焦黑的皮膚,支吾的用很彆腳的藉口問:「這,是電棒捲燙的嗎?」我笑笑的解釋了這是在翻動叉燒時不小心被燙到的結果,但醫生臉上的表情寫滿了不相信。這也難怪,因為就在半年前吧,也是在和醫生的門診中,我的左手臂帶著超過一個巴掌大的顯著瘀青--貪看救難直升機降落在家後面的停車場上接載一個從高樓摔下的小孩時,用力一扯,一家之主沒裝牢的百葉窗竟然整個掉了下來,如果不是閃得快,用左手去擋,我懷裡的小餅會先遭殃。這樣的經歷實在太神奇了,看得出來醫生實在是不相信,她是沒說什麼啦,但或許心裡暗念著「疑似家暴、疑似家暴」。



這道菜其實很簡單啊,而且做一次可以分裝冷凍吃很久,非常適合留學生或忙碌的人在週末做起來當接下來幾天的存糧。感謝忙碌無比的凱薩琳提供了食譜,但她實在太忙了,沒時間寫文,就讓我來代勞吧:



醃料:country style pork spare ribs (boneless) 一盒4-5條肉、盧記叉燒粉1包、水半碗、蔥一隻、醬油2大匙、蠔油2大匙、鹽1小匙、糖4大匙、蒜蓉2大匙、薑末2小匙


抹料:麥芽+油+熱水少許拌勻


作法:

1.) 1加崙容量的大夾鏈袋一個,將醃料混進去,再把肉丟進去,放冰箱醃4-5天入味。記得要不時翻面。

2.) 烤箱預熱至華氏400度,將豬肉放在有縫隙可讓油脂滴下的烤盤上 (下方要另外準備一個加了水的烤盤盛接滴下的油脂,因為醃料有糖份,烤盤加了水才不會讓滴下的汁液焦掉) 送進烤箱,每15分鐘翻動一次 (一定要小心,很燙),共烤30-40分鐘

3.) (optional) 烤箱轉成broil, 將肉塗上抹料,烤約5分鐘表面就會微焦 <-- 此步驟我通常省略,只在烤箱多烤10分鐘左右

4.) 肉端出烤箱後一定要讓它在烤盤上「休息」(rest) 一下,稍後再切



說明:

1.) 各家烤箱火力不一,保險的做法還是買支烹飪溫度計 ,豬肉內裡一定要達到華氏160度全熟

2.) 盧記叉燒粉連美國超市都買得到,一包約 $0.99,雖然包裝上說可以只加水就好,但以上食譜的作法比較美味。




真的很簡單吧 :)

2010 歲末 P.S.:最近發現 Pork Shoulder Butt也是很不錯的部位,做滷肉效果不錯,做豬肉咖哩應該會很爛很好吃,不知用來做叉燒會如何?

Saturday, November 27, 2010

徵求:更憤怒的台灣年輕人

原文刊載於Taipei Times


徵求:更憤怒的台灣年輕人

作者J. Michael Cole 寇謐將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Taipei Times 第八頁

政治學者和歷史告訴我們,在大多數國家,暴力通常出自被剝奪公民權或因理想破滅而醒悟、受過良好教育但失業的年輕人。這也是為什麼像伊朗這樣30歲以下人口佔總人口百分之六十的國家,會引得國際間關注其國內局勢穩定與區域穩定。年輕人常是攻擊公共財產、從事公民不服從運動與示威抗議的幕後人物,例如近年來全球各地針對八大工業國(G8)和國際貨幣組織(IMF)等全球性組織所舉行的多項示威活動。

相反的,較年長的民眾常被描述為較睿智、較不輕易採取無理暴力行動等隨著年紀增長、經驗累積的穩重特性。這個看法也與「政府是父權,不滿的群眾是應該要被管教遵守規矩的子民」的理念架構相吻合。

諷刺的是,台灣卻與這樣的潮流相反。在這個有二千三百萬人口、面臨中國大軍在150公里外的台灣海峽另一端威脅其存在的國家裡,反而是較老的、45歲以上的那一代,在從事街頭運動、在立法機構裡互毆,或在公眾活動中推擠爭吵,做出一些經常近乎鬧劇的行徑。2006年8月攻擊律師顧立雄的不是二十歲的年輕人、今年六月衝撞前駐日代表許世楷的不是二十歲的年輕人,今年七月踹前總統陳水扁的也不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事實上,嫌犯是65歲,隸屬支持統一的愛國同心會成員蘇安生。

上週趁中國海協會副主委張銘清訪台南孔廟時「攻擊」他的一小群抗議群眾也不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套用日本共同通信社(Kyodo News Agency)Max Hirsch的比方,涉及該起事件的是「虛弱的對著車輛揮舞泛黃柺杖的老嫗」。

這麼說來,台灣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台灣不符合青年人行為較激烈、老年人較平和或至少較溫和的模型?為什麼政治抗議行動的照片裡,滿是應該安坐在家裡,觀看電視轉播遊行示威消息的老人家,而年輕人的數目卻明顯的稀少?

此現象的原因遠超過台灣驚人的低生育率或人口老化所能解釋。更確切的說,這是就台灣年輕人整體而言,極度不關心政治的直接結果。這個問題的部分肇因在於他們出生於台灣經歷「經濟奇蹟」的時代,開發中的台灣在一、二十年間突飛猛進,成為亞太地區的一股勢力。也正因此,今日大多數的台灣年輕人,也就是1981 至1991年間出生、人稱「草莓族」的一代,從不知什麼叫吃苦,也沒體驗過辛苦的體力勞動。

另一個原因則源自台灣獨特的歷史中:獨裁的蔣介石與其子蔣經國所領導的國民黨政府的壓迫集權主義。台灣的年輕人不曾經歷過228事件、白色恐怖、戒嚴、和高雄美麗島事件,不曾體驗過自1949年至1980年代末所產生的恐懼系統,不知道在兩蔣以警察國家手段統治期間,有數萬人喪命、失蹤和受到虐待,人們甚至不敢彼此討論政治,免得被捕或奉令被迫收掉他們的生意。

奇怪的是,這份害怕討論政治、更不用提批評政府或討論這個黑暗但影響台灣歷史甚深的時期的恐懼卻並未隨兩蔣過世而消失,因此今日的年輕人──三十多歲以下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父母或親戚曾經經歷過什麼樣的遭遇,不了解什麼叫做活在威權政府統治之下,也因此沒有因受到壓抑而產生或凝聚起激烈行動的憤怒。

如果台灣是個正常國家,要年輕人應該有激烈行動會是十分荒謬的論點。但台灣不是個正常國家。具有強烈侵略性、野心勃勃的敵人威脅著台灣的生存。

中國武力進攻的威脅一直存在,且於2005年通過將武力對台手段列入「反分裂法」中,然而對年輕一代的台灣人,這個威脅仍然太過抽象,無法讓他們產生恐懼,或激起對抗性的激烈行動。很多年輕一代當時都還太小,不知道北京對於前總統李登輝於1995年訪美與1996年台灣首次舉行自由的總統大選時,皆以軍事演習、在台灣海峽單機出擊,和將飛彈射入台灣主要港口外海等手段恫嚇,而且在1950年代中國每日砲轟金門時,他們根本還沒出生。

台灣年輕人不了解戰爭的影響,不知道如果中國決定攻打台灣,台灣社會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於是我們看到的是除非對他們生活有立即影響,否則對事件莫不關心的世代。對台灣年輕人來說,獲得良好教育、上班賺錢和養家這些神聖的目標,遠比保護國家不受侵略、或爭取參加聯合國或世界衛生組織等全球性機構的權利來得重要。

不僅如此,戰爭的概念如此抽象,也改變了台灣的兵役性質。台灣兵役的期限不僅比過去縮短了將近一半,連軍中的訓練都簡化了許多,坐在室內寫報告的時間多過了實地學習防禦原理或使用武器系統。在此同時,每年還有太多的年輕人找理由藉出國逃避兵役。最後,認為不論如何美國一定會派兵來協助台灣,認為美國一定會扛起對台灣的「義務」,在必要時協助台灣的想法只會助長台灣年輕人對他們的國家不負責任的態度。

台灣軍人捍衛國土的能力極為重要,因為屆時徵召至各個單位的是年輕人,而不是已經盡過義務的老一輩。

在政治層面來說,台灣年輕人對主權問題明顯的冷漠向北京放送出危險的訊息,讓北京以為台灣人不願意為台灣人民的身分而戰,或以為台灣人不願為他們的父母、祖父母以血淚換來的民主存亡而戰。一個無法在其最豐富的資源—年輕人—心中點起一把火、無法建立國家認同感訴求以激起足以捍衛國土的積極與激烈行為的國家,在與全力以赴,特別是對台灣問題毫不輕忽的中國共產黨交手作存亡之戰時,實力自然大打折扣。事實上,沒有了內心帶著少許憤怒與侵略性的年輕世代,台灣等於是個可以輕易被中國欺凌的好對象, 在中國眼中,對台灣招降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前述的少許侵略性並不等於對張銘清之流施加的「暴力」行為--不管張銘清在台灣有多麼不受歡迎。這樣的少許侵略性只要傳導得當,可以燃起台灣年輕人的想像、激勵台灣的年輕一輩在捍衛理想時堅定不搖、具有創意,激起雷霆萬鈞的聲勢。唯有當台灣的年輕人覺醒,北京才會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在嘗試任何愚蠢行動前先行三思。

寇謐將是駐台北的作家
© 1999-2008 The Taipei Times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後記--
動念翻譯這篇文章是 2008 年 10月底的事情,翻譯本文期間經歷了陳雲林來台事件,以及自由廣場前學生靜坐。譯者以為這篇文章來得或許還不算太晚,希望能夠打動更多年輕學子站出來,一起關心我們的基本權利、我們的台灣。

感謝作者寇謐將先生允許全文翻譯。
本譯文歡迎轉載、引用,但須註明原文、作者及譯文出處